鸭脖娱乐app - 鸭脖娱乐网站

学院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9-07-05 15:40 点击数:

1948 学校在社会科学系设立史地科,在自然科学系设立地理科。
1949 社会科学院所属的史地系分开,正式宣布地理系成立。
1950 设立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三个教学研究组。
1951 设立自然地理教研室、经济地理教研室、区域自然地理教研室和地图与测量四个教研室。
1952 增设地理教学法教研室。
1953 学校实行新的地理教学计划,增设野外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
1954 陈增敏主持全国高师地理系《中国自然地理教学大纲》编制工作。
1955 地理系增设本科函授教学。
1956 成立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各洲自然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等四个教研室。
1956 李振泉在全校第二次科学会议上作了《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经济地理》的科学报告。
1957 东北师大学报出版《地理集刊》专辑。
1958 全系师生全面投入到科学研究的生产实践当中,先后参加中苏联合黑龙江流域考察、永吉县江密峰公社基地建设、三大流域调查、全省土壤普查、全省城镇规划和在辽源东辽县大架山公社进行的小气候观测工作。
1959 地貌学和经济地理两个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0 成立水文沼泽研究室,填补我国沼泽学研究空白。
1961 陈才在《地理学报》发表了论文《试论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1962 成立日本地理研究室。
1963 郎慧卿组队参加中国科学院综考会进行的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承担若尔盖沼泽综合考察任务。
1964 招收第二期地貌学研究生2人。
1966 穆英华、徐效坡等部分师生参加吉林省九台县农业区划。
1969 先后有40余名教职工被下放到桦甸、安图、长白、通榆、科右等县旗。
1970 在中断4年招生之后,以“试办班”形式招收学生30名。
1972 石庆武等参加内蒙古东部能源基地(主要是霍林河煤矿基地)规划工作。
1974 刘德生在《地理知识》连续发表四篇关于地球基础知识的科学普及文章。
1974 吕金福和曾景春在《自然辩证法》杂志合作发表《沈括的自然观》。
1974 柴岫在煤炭部、化工部召开的全国腐殖酸与腐肥会议上作了题为“腐殖酸肥料大有可为”的报告。
1975 柴岫任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编委,景贵和、刘蕴薰参加《中国自然地理总论》的编写,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75 周占鳌参与了吉林省水利勘察设计院主持的霍林河煤矿坑口电站水源地库区地形图的测制工作。
1977 “文革”后第一次全国地理学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肖荣寰代表地理系出席,做了题为“农业地貌和地貌制图问题”的发言。
1978 国家恢复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地理系在自然地理专业的沼泽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占全校当年入学研究生数量的20%。
1978 学校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地理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张子桢任地理系系主任。
1978 泥炭沼泽研究室的《泥炭综合利用》获得“全国首届科学大会奖”,柴岫代表研究室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
1978 李惠明带领十几名教师参加长白山环境本底调查,为以后的长白山环境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9 郑应顺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共同编著我国文革后第一部《土壤地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3年高教出版社再版。
1979 我系杨秉赓与河北师大、华东师大老师共同编写高等学校教材《普通水文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至1990年已经出了第六版。
1979 陈鹏与中科院张荣祖教授在长白山首次开展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填补了我国此项研究的空白。
1979 开始在经济地理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0 我系“经济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非师范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1980 曹琦主笔的高等师范院校《中学地理教学法教学大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1980 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在长春举行,张子桢被推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曹琦任秘书长。
1981 人文地理学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3 由李振泉主持,景贵和、肖荣寰、徐效坡等几十位教师和1979级学生参加松花湖区国土规划。
1983 李祯、祁承留承担国家教委基金资助项目《东北地区综合自然区划》研究,并纳入了国家教委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协作组。研究成果《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4 陈才、袁树人、于代文等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开始开展对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研究,成果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4 陈才受教育部委托,牵头编写的全国高师统编《世界经济地理》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连续修订三次,并获高校教材二等奖。
1984 张立果以第一作者名义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地图学》教科书,全国使用。
1984 地理教育专业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
1985 由陈才老师领衔申报的经济地理专业博士学位点获得批准,1986年开始在经济地理学专业招收攻博士学位研究生,后与国家同步专业更名为人文地理。
1986 景贵和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届评委,同年获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地景观生态设计”,是我国资助的第一项景观生态学课题。
1986 杨秉赓邀请日本计量地理学专家奥野隆史教授来我系讲学。
1986 孙文昌主持的《长白山旅游总体规划》获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1987 开办“东北三省旅游干部培训班”,出版《旅游地理》一书。
1988 张文奎、孟春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东北地区消费行为地理研究》,开创了东北地区该方面研究的先河。
1988 李振泉、石庆武主编《东北经济区经济地理总论》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2 李惠明与华东师大、华中师大老师共同编写的《水文学》,被国家教委高教理科指导委员会确定为高校本科新编教材,多次再版,一直使用至今。
1986 陈鹏主编的《动物地理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为全国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1988 编辑了《地理野外实习参考资料》,建立了地理系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制订了《学生野外实习守则》,加强了对学生野外实习课成绩的考核。
1990 张文奎、孟春舫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亚太地区会议,在分组会议上发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前景”论文,其摘要收入会议论文集。
1990 东北亚研究中心成功地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日本九州经济调查所,以及韩国、俄罗斯的一些科研单位建立了经常的信息和人员交流关系。
1991 张则有与吉林省外国专家局、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东北电力学院有关专家组成泥炭考察团,赴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考察、访问,从而建立了与东欧国家泥炭科技交流关系。
1993 《生物地理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荣获东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吉林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3 旅游地理专业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生,直至1997年停止,共培养7届学生。
1993 我系受中国地理学会委托,主持召开了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1994 调整地理教育专业(师范专业)与经济地理专业(非师范专业)的招生比例计划,把过去的60:20改为30:50,非师范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后,分成城市、区域、土地三个方向。
1995 中国高校湿地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挂靠在东北师范大学,由郎惠卿教授担任主任。
1996 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联席会议决定,将原地理系、环境科学系、东北亚研究中心、泥炭沼泽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为一体,成立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1997 李祯、祁承留参加的“中国自然区域及开发整治研究”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评审中,获得二等奖。
2000 学院按照学校精神组建成立了第一届教授委员会,成员有丁四保、刘继生、许林书、袁孝亭、盛连喜、冯江、戴继天,丁四保为主任。
2000 学院获得区域经济学博士授权点。
2001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1 丁四保、陈才、王荣成等的研究成果《图们江地区物流预测及其成果的应用》荣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被批准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
2002 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学院设立“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盛连喜任实验室主任。
2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来我院访问,以“黄秉维先生自然地理综合研究60年”和“中国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为题进行学术报告,并受聘为东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2003 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2003 新增属于工学门类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属于经济学门类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二个硕士点,同时开始招收教育学专业硕士。
2004 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国家人事部批准,并于当年11月30日由陈才教授招收第一名博士后周骁男开展合作研究。
2004 学校成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刘继生任院长,宋玉祥任常务副院长。
2005 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成立东北师范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
2005 率先在学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2004级成为首批拥有导师的本科生。
2005 陈才教授指导的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生张曙霄学位论文《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研究》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05 陈才撰写的《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几点思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离不开内蒙东四盟市》两份咨询报告,受到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
2006 学院作为主要参加单位完成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编制。
2006 丁四保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善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2007 自然地理学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8 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之一,成功举办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承办第三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
2012 成功举办“第七届中日韩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 地理科学学院成立,学院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2013 首次圆满完成 “全国高校国家理科基地班”联合野外实习任务(含来自美国、香港及国内29所知名高校师生115人)。
2015 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经济地理学术年会”和“中国地理学会2015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地理学科院长联席会”。
2016 吴正方教授率领10名科研人员对长白山望天鹅进行为期3天的自然地理综合考察,获得了一批基础数据、采集了多种要素样本,实现了东师地理人50多年来的热切期盼。
2016 成功举办“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参会千余人)。
2016 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高纬度湿地景观格局演变机制”(编号:2016YFA0602301,600万元) 和“退化泥炭沼泽结构性修复与碳汇功能提升技术研发与示范 ”(编号:2016YFC0500407,320万元)。
2016 王士君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东北振兴空间过程与综合效应研究”(编号:41630749,300万元)。